找到相关内容234篇,用时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在经典上关于改善命运的开示

    业能缚故;唯心所现故,前境来报,皆无一定,以能转业故。   若人正当业能缚、前境来报一定之时,而忽发广大,修真实行,与佛合,与道合,则心能转业,前境来报,定而不定;又心能转业,前境来报不定...是空,空故可转,就像一张白纸好随意图画。若业有其不变改的自性,那便没有可转可消的道理了,而且,业由心造。这个东西,在佛家看来是世间最为灵妙、最不可思议、力量最大的东西。业力虽大,虽不可思议,但不及...

    陈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2843524.html
  • 受菩萨戒之功德

    所谓︰“远离恶友,常遇善缘,收摄六情,守护三业。”  第八觉悟,生死痛苦,发大乘。所谓︰“要修大善,莫若发广大,一发大,超过修行历劫。”  《华严经》说︰菩萨有七位,五十二个层次。  一、十信位,... 四无量心者,即慈悲喜舍是也。通名无量者,由于利他之广大,所缘众生既无量,能缘之心亦无量,可得无量福,而感无量果。  一、慈无量。慈名爱念,菩萨爱念一切众生,常求乐事,随彼所求,而饶益之,修慈能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2147659.html
  • 惟贤法师:响应“德”治,弘扬传统文化

    一个阶段是要发菩提,发菩萨。菩提就是广大,包括智慧,包括悲心。有了智慧就会把一切看得很空,不执着;有悲心,就是不舍众生,救苦救难。这就是出世而入世的精神,叫莲花精神。莲花精神,在《弥陀经》里面...问题来问我。他说:师父啊,我是做生意的,这犯不犯戒呢?生意做不做得呢?我说:看你什么,什么愿望。你做生意,就要学习佛家的四分法,你赚的利润,第一(四分之一)要养活自己,这是天经地仪的。第二(四分之一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5547877.html
  • ‘中观论颂讲记’导读

    承袭初期大乘的思想,认为佛、菩萨与声闻同样解脱生死。大小乘在这点上是一致的。  导师说:“在通达性空慧上,大小平等,他们的差别,究竟在什么地方呢?这就在悲愿的不同:小乘圣者,没有大悲大愿,不发菩提去利益有情,菩萨却发广大,修广大行,普愿救济一切有情。在这点上,表示了大小乘显著的差别,一是专求己利行的,一是实践普贤行的。至于在见实相的空慧方面,只有量的差别,‘声闻如毛孔空!菩萨如太虚空’;而质的...

    黄国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4549008.html
  • 心念处(cittanupassana)

    为散乱的;了知广大广大,了知不广大为不广大;了知有上的为有上的,了知无上的为无上的;了知专一的为专一的,了知不专一的为不专一的;了知解脱的为解脱的,了知未...四处游荡,所以称为「散乱的」。例如在修行安般念时,如果你的不能安住于呼吸,而到处攀缘其它目标,那就是散乱的。一切的不善心都与掉举相伴而生。  第五对广大与不广大。  「广大」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749348.html
  • 浅说报恩

    所能报答,真正的报佛恩。唯有说法度生。经云:“将此身心奉尘刹,是则名为报佛恩”。只有这样,才能契合如来的慈心悲意。省庵大师云:“自非发广大,行菩萨道,建立佛法,救度众生,纵使粉身碎骨,岂能酬答?”果...知恩报恩的思想。了恩有四种:一者父母恩,二者众生恩,三者国主恩,四者三宝恩。 一、父母恩  “恩”字乃由“因”与“”合成,意思是恒常于心上铭感,形成今日状态之一切原因。根据缘起的教义,一切事物皆以因缘...

    圣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349707.html
  • 《大乘本生心地经观 观心品第十》读后感(五)

    善、作恶,皆先发于“”,其后方现之于身口,所谓“心生则种种法生,心灭则种种法灭”,是故欲成就佛道,首先须有“广大”、“清净心”与“深信无疑惑”,进而发菩提,修“菩萨”行,方能成就“佛道”。《佛...《大乘本生心地经观?观心品第十》读后感(五)  本文荣获九十三学年度慈航导师奖学金  ◆ 许胜雄  陆、奉行“法行”真义,证得“佛道”殊胜  观心就是观察起心动念,观察心念的实况、本质。观察的目的...

    许胜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1150581.html
  • 六度四摄

    、功德、深信、尊敬广大、忍耐等,凡能帮助我们完成“自利利他,自觉觉他”,学佛最高目标的愿心,都是学佛者不可一刻或忘的发。尤其应该发以下四种心,立四种愿:   一、四   □发慈悲...。发,又称初发意、新发意、新发、初心、发意等,是指发自内心的意念。《华严经》说,学佛要不忘初心,也就是勉励我们不要忘记学佛最初所发的“上弘下化”的菩提。   学佛是一种修心养性的功夫,心要如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5852749.html
  • 顿悟成佛

    意义。自觉是上成佛道,觉他是下化众生,发上成下化、自觉觉他的广大,就是菩提。所谓“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”。以此誓愿,坚住心中,永不亡失,长期实践,是为具菩提...广大深远,心生怯弱;闻六波罗蜜多甚难可修,心生怯弱;闻诸佛圆满转依极难可证,心生怯弱。是故不敢发修行。为了对治此一怯弱众生,故说依于般若智慧,顿悟诸法实相便可成佛。所谓“菩萨方便善巧,能令有情,以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1654724.html
  • 自力与他力之融合

    使信仰者怀有敬畏和神圣感的终极所在也是必须的。我们不能在一个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,以浅薄的世智辩聪来盲目地推崇“自觉”而排斥“他力”,把度世济人的广大法门蜕变为一种少数根器锐利、悟性颇高的人的心灵...佛法与世间法的关系,佛法不离世间法,发广大,普愿法界众生,同生极乐世界,“要将秽土三千界,尽种西方九品莲”,把人间变为净土。   祈愿天下修道者禅净双修,依般若导引修持,以般若之光,照破暗障,毁除...

    温金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54558226.html